測試驅動開發 (TDD) 與單元測試、整合測試的概念簡述

在現代軟體開發中,測試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能幫助開發者捕捉錯誤,還能促進代碼的模組化和可維護性。本文將深入探討單元測試、整合測試的區別,以及測試驅動開發 (TDD) 的核心流程和實踐技巧,幫助你快速掌握測試的精髓。

也許 AI 程式碼生成工具,最能快速優化寫測試的開發時間。多少來學習一點測試相關的知識。

  • 理解單元測試 (Unit Test) 和整合測試 (Integration Test) 的區別。
  • 熟悉測試驅動開發 (TDD) 的概念。

單元測試 vs 整合測試

  • 單元測試
    • 適合測試邏輯簡單且內部不依賴外部資源的功能,例如算法、數據處理函式等。
    • 主要用於開發階段,快速檢查某段程式碼的邏輯。
  • 整合測試
    • 適合測試業務邏輯需要依賴外部模組(例如資料庫、第三方 API)時的交互行為。
    • 用於確認系統內部的協作是否無誤,通常在測試環境下執行。
特徵單元測試 (Unit Test)整合測試 (Integration Test)
測試範圍單個模組或函式多個模組或系統的整合
依賴性獨立,不依賴其他模組或外部資源需要依賴其他模組或外部資源
執行速度快速較慢(可能需要等待外部資源的回應)
目標確保單個功能單位的正確性確保模組間協作的正確性
工具Jest、Mocha 等Supertest、Postman、自建環境(測試資料庫)
是否 Mock通常需要模擬外部依賴一般使用真實外部資源(例如資料庫、伺服器)

學習方向建議

  1. 循序漸進:先從簡單的 API 測試開始(GET/POST),再逐步測試錯誤處理和邏輯。
  2. 關注覆蓋率:使用工具如 jest --coverage 檢查測試覆蓋率。
  3. 實踐為主:在真實專案中實踐測試,會讓你對測試的理解更深刻。

TDD 的核心流程

TDD 遵循一個簡單的循環步驟,通常稱為 Red-Green-Refactor

  1. Red: 撰寫測試用例,並執行測試(測試會失敗,因為還沒寫功能代碼)。
  2. Green: 撰寫功能代碼,使測試通過(僅撰寫滿足測試需求的最小代碼)。
  3. Refactor: 重構代碼以提高質量,同時確保測試依然通過。

TDD 的關鍵點

  1. 測試在功能代碼之前撰寫。
  2. 測試用例應涵蓋需求的核心邏輯。
  3. 每次只專注於一個測試用例,確保測試通過後再繼續下一步。

TDD 的實踐技巧

  1. 撰寫小而明確的測試用例: 每個測試用例只關注一個功能點,例如一個函式或邏輯分支。
  2. 從簡單的測試開始: 從最簡單的測試用例開始,逐步增加複雜性。
  3. 測試失敗後再實現代碼: 確保每次測試失敗,然後撰寫代碼使其通過,這是 TDD 的核心理念。
  4. 重構時保持測試通過: 每次重構代碼後執行測試,確認所有測試依然通過。
  5. 結合 CI/CD: 將 TDD 的測試整合到自動化流程中,持續驗證代碼的正確性。

TDD vs 傳統開發流程

項目TDD傳統開發流程
測試撰寫時機開發前先撰寫測試開發完成後才撰寫測試
測試驅動測試驅動開發,功能代碼為了通過測試而撰寫功能代碼驅動,測試為了驗證完成的代碼
需求澄清測試用例幫助開發者理解需求需求可能僅存在於文檔或頭腦中
測試覆蓋率高,因為每個功能都需測試可能低,容易漏測

單元測試和整合測試則是它的重要基石。通過學習和實踐本文介紹的技巧,你可以讓代碼更可靠、更易維護。讓你用 AI 的工具飆速寫 Code 的同時,確保程式碼的可維護性!


最後,附上一些相關套件的關鍵字:

1. 單元測試工具

  • jest:常用的 JavaScript 測試框架,支持單元測試和整合測試。
  • mocha:靈活的 JavaScript 測試框架,適合單元測試。
  • chai:與 Mocha 搭配的斷言庫,用於撰寫更易讀的測試語句。
  • sinon:用於模擬(mock)、間諜(spy)、和模擬服務(stub)的工具。

2. 整合測試工具

  • supertest:專門用於測試 Node.js 應用的 HTTP 請求。
  • axios-mock-adapter:模擬 HTTP 請求,適合測試依賴 API 的模組。

3. E2E 測試工具

  • cypress:現代化的 E2E 測試工具,操作簡單,適合前端測試。
  • playwright:支持多瀏覽器測試的工具,適合測試複雜場景。
  • puppeteer:Google 開發的工具,用於控制 Chromium 瀏覽器。
  • selenium:經典的 E2E 測試框架,支持多種瀏覽器和語言

4. 測試環境模擬工具

  • mongodb-memory-server:測試 MongoDB 應用時的內存資料庫模擬工具。
  • mock-fs:模擬檔案系統,適合測試檔案操作。
  • jest-mock:Jest 提供的內建工具,用於模擬函式或模組。

5. 持續集成/覆蓋率工具

  • jest --coverage:Jest 的覆蓋率檢查功能。
  • nyc:測試覆蓋率檢查工具,與 Mocha 搭配使用。
  • husky:Git hooks 工具,幫助執行測試和其他任務。
  • lint-staged:與 Husky 搭配,執行部分檔案的測試或格式化。

Read more

掌握幣圈脈動,告別 FOMO 的資訊自動化流程嘗試

掌握幣圈脈動,告別 FOMO 的資訊自動化流程嘗試

幣圈訊息瞬息萬變,是否常常覺得很 FOMO 呢? 常常一個小時不看新聞就可能錯過了新的趨勢或是有用的消息。因此,我嘗試打造一條「獲取資訊自動化流程」。我希望透過以下幾個步驟,將「從 RSS 收集內容 → 摘要與翻譯 → 儲存 → 在發文時快速取得重點資訊」的流程自動化或半自動化,讓我在想要發佈 Twitter (X) 貼文時,能有即時且經過整理過的資訊可供參考。 整體流程概述 目標流程:RSS → Apify → OpenAI → Airtable → Chrome Extension → 快速分享 * 取得 RSS 新聞來源:定期自動抓取最新文章列表。 * 解析並擷取內文(Apify):從原始頁面擷取重點文字段落。 * 整理與生成摘要(OpenAI):運用 AI 將冗長文章化為精簡摘要。 * 儲存到 Airtable:將標題、連結、摘要等資訊結構化存放,方便後續查詢。 * Chrome

最常見的 Git 工作流程 - GitHub Flow

一種簡單的工作流程,適用於快速開發和持續部署的小型專案。 流程 1. 始終從 Main 分支創建功能分支:bashCopy codegit checkout main git checkout -b feature/my-feature 2. 在功能分支中開發,並隨時提交: git add . git commit -m "Implement feature" 3. 開發完成後推送到遠端 git push origin feature/my-feature 4. 發起 Pull Request 並進行代碼審查: * 在 GitHub 上創建 Pull Request。 * 通過代碼審查(Code Review)。 5. 審核完成後合併到

PM 加速開發:ChatGPT 到 Cursor 再到 Windsurf 的體驗比較

我是技術背景出身的產品經理,十年前曾是一名寫 Objective-C 的 iOS 工程師。近年來,我利用零碎時間,結合 AI 工具,進行產品發想與概念驗證,並打造一些功能型網站。自 2024 年 6 月起,我的體驗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以下是我的學習與心得分享。 第一階段:ChatGPT 助力,但流程繁瑣 最早是用 ChatGPT 協助產 Code,我一筆一筆貼到我的程式碼下。我要詢問怎麼改動的話,也要將程式碼貼回 ChatGPT,在大量的複製貼上等待的過程,非常慢跟耗時,瀏覽器也會隨著大量的文檔開始變慢。這時候,我從不會到能做出一個聊天機器人網頁,大概花一個禮拜。我也是在這個階段學會了如何用 Vercel 快速部署架站,還有基本的 Git 指令。遇到一點問題常常會卡關很久,要邊做邊學。 第二階段:Claude 加速開發流程 Claude

Devcon 7 的 10 個小觀察

Devcon 7 的 10 個小觀察

第一次參加 Devcon,感受到圍繞在天才工程師跟密碼龐克的人群中。以下是一些小觀察: 1. 入會場的 Badge,可以貼禁止拍照的貼紙,提醒別人尊重隱私 2. 這次有賣 Ethereum 相關的周邊商品,褲子跟後面寫著 “ make ethereum cyberpunk" 實在是很帥。 3. 攤位、討論室或是路上充滿白板跟黑板 4. 掃碼收集青蛙的大地尋寶遊戲,聽說是用同態加密的技術做的。身為 I 人的一種微社交的一種方式。 5. 大會的 Web App,有將每個 Session 分成初階者(Beginner),中階 (Intermediate) 與難度最高的專家 (Expert) 等級。我猜可能非技術背景或不熟悉 Ethereum 的,大概只有初階能比較聽得懂。每場含金量都極高。 6. 很強調抗審查,強調以太坊已經不是一個中心化的組織,大多數的開發者並不來自於